加沙地带,这块夹在地中海和以色列、埃及之间的小地方,面积才365平方公里,却挤了210多万人口。人口密度高得吓人,每平方公里5200多人,跟大城市有一拼,但这里可没多少高楼大厦,土地大多被密密麻麻的房子占满,农业用地只剩27%左右。
这么多人,地这么少,他们靠啥活下去?其实,加沙人民硬是从夹缝里找出一堆办法:农业挤空间搞创新,渔业顶着限制硬撑,国际援助当救命稻草,还有各种小买卖、手艺活儿凑合着过日子。下面就来细细拆解,看看这地方的人咋在这么艰难的环境里撑下去。
先说说加沙的基本盘。加沙地带长41公里,宽6到12公里不等,总共就365平方公里,比北京朝阳区还小点。这地方人口210多万(2025年数据),密度高得离谱,平均每平方公里5200多人,核心城区甚至更挤。因为人多地少,房子盖得满满当当,留给种地的地方少得可怜,只有20%到27%的土地能用来干农业。
再加上政治环境复杂,自从2007年哈马斯接管加沙,以色列就搞了个封锁,把海陆空都管得死死的,埃及也只开了一小条边境通道。进出口货物受限,人也出不去,经济被卡得喘不过气。失业率高得吓人,2023年就达到46.6%,年轻人更惨,70%没工作。这么一看,加沙人能活下来真不容易。
展开剩余78%要搞懂加沙人咋活,得先看看这地方的历史。加沙不是天生就这么挤的,它有过好日子。古代是贸易重镇,后来到了近代就麻烦不断。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后,加沙被埃及管着;1967年六日战争后,以色列占了这里,一直管到2005年撤军。撤了之后,2006年哈马斯在选举中胜出,2007年跟法塔赫内斗后彻底控制加沙。从那以后,以色列开始封锁,理由是防哈马斯搞武器和袭击。
封锁一拉就是十几年,啥都进不来出不去。几次大战——2008-2009、2012、2014、2021——把加沙炸得稀烂,房子、学校、医院全遭殃。2014年那次,1.7万公顷农田被毁,几百个温室报废。重建?材料进不来,钱也不够,日子只能越过越紧巴。
加沙地少,农业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,但人家硬是干出来了。可耕地就那么点,占总面积20%左右,还得面对水少、土差、打仗毁田的麻烦。种啥呢?西红柿、黄瓜、茄子这些菜,加上草莓、柑橘、橄榄这些果树,基本都是高产值的东西,能喂饱人也能卖点钱。
水是大问题。这里的沿海含水层被抽得过头,又被海水和污水污染,95%的水不能喝。灌溉咋办?不少农民用滴灌,一滴一滴省着用,还有人收集雨水或者拿处理过的废水凑合。技术上也搞创新,比如屋顶种菜,家家户户在楼顶上放几个桶、搭个棚,种点菜自己吃,多余的还能卖。有的地方试了无土栽培,用营养液养植物,水用得少,产出还行。
温室也挺常见,能一年四季种,还能挡风挡雨。可惜封锁卡着,塑料布、金属架这些材料不好弄,修修补补凑合用。打仗的时候,农田和温室老被炸,损失惨重。不过就算这样,农业还是给好几万人提供了活儿,也多少缓解了粮食压力。问题是,本地种的远远不够,吃的还得靠进口。
加沙靠着地中海,渔业本来是大活路。沙丁鱼、海鲷这些鱼不光自己吃,还能卖钱,养活不少家庭。可惜以色列封锁把渔民憋死了。按奥斯陆协议,渔民能去20海里外捞鱼,但封锁后,最多只能到6海里,有时候才3海里。近海鱼少,渔民撑死捞个温饱。
更糟的是,出海还有风险。以色列海军经常开枪警告,渔船被扣、人被抓的事儿常有。据人权组织统计,过去几年不少渔民受伤甚至丧命。产量也掉得惨,2000年能捞3000多吨鱼,2020年只剩1000吨。
渔民没辙,只能凑合。近海养点鱼和海藻,弄点小船小网,能捞多少算多少。靠这个吃饭的人少不了,但日子过得紧巴巴。
加沙经济被封锁卡死,国际援助就成了大腿。联合国救济和工程处(UNRWA)是主力,管着140多万难民,给他们发面粉、大米、油这些基本口粮(UNRWA)。还有世界粮食计划署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这些机构,送吃的、喝的、药,帮着撑场面。
具体援助啥?吃的占大头,UNRWA一年发几百万份粮食包裹。学校和医院也靠援助撑着,270多所学校教28万多学生,22个诊所给看病(UNRWA)。卡塔尔、土耳其、欧盟这些国家也掏钱,修路、建电站、搞点项目。
但援助不是万能药。送货得过以色列关卡,啥能进啥不能进他们说了算,拖延是常态。有时候政治一闹腾,捐款还可能断档,UNRWA好几次差点没钱发工资。关键是,援助只能救急,治不了穷根。
加沙失业率高得吓人,2023年46.6%,年轻人70%没活干(PCBS)。能上班的,多半在公家单位,哈马斯政府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雇了不少人,但工资常拖欠。私企少得可怜,小工厂做点纺织、食品加工,封锁下原料进不来,货出不去,开不了张。
建筑是个活路,打仗毁了房子,重建得用人,可这也靠援助钱,长不了。更多人靠“杂活儿”过日子,街上卖点东西,开个小店,家里做点手工,凑合赚几个钱。农业、渔业也有活儿,但规模小,养不活太多人。
还有条路是地道经济。从埃及那边挖地道,走私建材、油、吃的进来,这活儿危险,赚头却不小。不过这买卖多半被武装团伙把着,普通人插不上手。
加沙人挺看重读书,识字率97%(CIA World Factbook)。学校多半是UNRWA管的,教几十万孩子,可教室挤得像沙丁鱼罐头,书本也缺。大学有几所,比如加沙伊斯兰大学,学生不少,但停电、没设备常断学习。
医疗更惨。医院像希法医院是主力,可药和设备老不够,封锁卡着进口,病人出不去治病,死的人不少。停电还影响机器,医生护士也跑了不少。援助帮着补窟窿,但缺口太大,心理健康问题还多,压力大得撑不住。
加沙人靠社区扛着。大伙儿住得近,家里有啥都分着用。清真寺不光祈祷,还管帮忙。慈善机构发吃的、教手艺,补政府管不了的空。停电了搞发电机,水没了弄点雨水,硬是凑合着过。
加沙这地方,地少人多,又被封锁卡着,日子难过得没法说。可人硬是靠种菜、捞鱼、接援助、干杂活儿、抱团撑下来了。韧性是真强,但这日子也真苦。想过好点,还得靠外头解封锁、停战火,不然光靠这些招儿,也就勉强活着罢了。
声明:取材网络、谨慎鉴别什么叫加杠杆炒股
发布于:山西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实盘入门_国内股票配资_配资实盘交流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