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徐文智
近日,一场围绕外卖行业的激烈竞争终于迎来转折点。美团、饿了么、京东同一天对外表示,规范促销行为,抵制恶性竞争,推动行业从比补贴回归比品质、比服务。3家外卖平台的公开承诺,无疑为自今年2月以来的外卖价格鏖战按下了暂停键。
这场发生在消费者身边的补贴大战,一度将外卖平台卷入无休止的低价缠斗——你1元配送,我0元畅吃;消费者表面享受短期福利,商家却普遍叫苦不挣钱。面对外卖市场的价格扭曲与经营风险,市场监管总局先后于今年5月、7月两度紧急出手,约谈相关企业开展行政指导。应该说,这是一场各方得不偿失的博弈:平台赔本赚吆喝,商家被动卷入利润微薄的竞争,消费者貌似能薅羊毛获利,后续却因服务缩水、品质下滑而成为最大输家。
审视这种“杀敌一千自损八百”的价格竞争,其实并非外卖行业独有。曾几何时,社区团购平台疯狂烧钱圈地,大批企业弹尽粮绝黯然离场,市场元气多年难复;新能源汽车降价竞争、供应链全链条压价,很多品牌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。低价无序的竞争无异于竭泽而渔,必将损害企业健康发展的肌体,让市场环境一片狼藉。
治理经济运行中的这一突出矛盾,国家层面始终高度重视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都提出了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的要求。近期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,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。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已成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议题。
全国人大常委会6月27日修订的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明确,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低价销售、滥用数据权益及恶意交易,将监管之剑斩向低价无序的“内卷式”竞争。7月24日,《价格法修正草案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,完善低价倾销的认定标准,规范市场价格秩序,治理“内卷式”竞争。今年以来,国家发改委、工信部、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多次发声、连续约谈相关企业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中国烹饪协会等行业组织旗帜鲜明地倡导抵制“内卷式”竞争,共同推动行业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。
司法机构、行政部门、社会组织的协同共振,正在有力纠偏市场的“无形之手”,引导竞争回归健康轨道。企业应自觉摒弃零和博弈思维,将有限资源锚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,在质的有效提升基础上谋求量的合理增长。只有深耕价值而不是价格厮杀,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、赢得未来。
摒弃“内卷式”竞争,卸掉沉重的价格绞索,企业才有可能将所获合理利润投入产业升级与服务提升,开拓全新的增量蓝海。当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孕育出高品质的产品、诚信可靠的服务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品牌体验股票杠杆配资,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实盘入门_国内股票配资_配资实盘交流观点